圍棋傳奇

七死八活

都市生活

2018年夏,金陵城,著名的秦淮河畔。
位於秦淮河畔的鈔庫街,壹位30歲左右的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三章 弈林逸事

圍棋傳奇 by 七死八活

2022-12-9 22:18

  抽簽儀式結束後,李襄屏壹直在傻樂,可別人問他為什麽笑,他卻裝模作樣還不肯說,等到晚上和老施備戰第二天比賽的時候,卻是連他的外掛都覺察出他的異樣了:
  “襄屏小友,卻是因何事而樂?”
  “呵呵沒啥,只是在抽到明日對手之後,卻是讓我想起兩則弈林逸事,故而壹直想發笑也。”
  “弈林逸事?襄屏小友此刻怎會有空去想什麽弈林逸事?需知明日比賽在及……”
  “定庵兄別急,我想到的這兩則弈林逸事,其中壹則就和明日此對手有關,我甚至認為,只要聽到他的故事,就能對他的棋風有個大致了解,那定庵兄想不想聽?”
  “哦?”從老施的語氣中,明顯聽得出他半信半疑,不過他還是說道:
  “那姑且說來聽聽。”
  李襄屏微微壹笑:“在講這兩則弈林逸事之前,我倒是想先問定庵兄壹個問題。”
  “卻是還有何問題需要問我?說吧。”
  “我且問妳,定庵兄平日在對弈之時,能否在70余手棋之時就精準判斷出最後結果?”
  “這個……”施大棋聖稍微遲疑壹下:
  “在70余手棋之時,定庵也許能大致看出孰好孰壞,但要精準判斷出最後結果,定庵斷無這等本事。”
  李襄屏繼續笑,笑得更加開心:“定庵兄需知山外有山了吧,妳無法做到,卻曾經有人號稱能夠做到。”
  “啊!還真有如此神人,定庵悠然神往也,難道此人……就是妳曾經說的那吳泉後輩?”
  李襄屏忍住笑:“這回卻非是妳那吳泉後輩,而是壹位東瀛弈者,名字叫做丈和,他的年齡……似乎要比定庵兄稍小壹些。嗯,真要說起來的話,此人在東瀛棋壇之地位,倒是和定庵兄有點相仿,他曾被東瀛棋壇稱為‘後聖’,以區別於他們的‘前聖’道策也。”
  聽說還是和自己差不多同壹時代的人,施大棋聖來了興趣了,明天的對手暫時也不想研究:“那能否讓我看看此人下的棋?”
  “容我找找。”
  這壹找還真花了李襄屏不少時間,他不是沒找到丈和的棋譜,只不過歷史棋手嘛,李襄屏想找到他的代表作最好,而作為日本古棋聖的“剛腕丈和”來說,他的第壹代表作當然就是下出“丈和三妙手”的那盤,尤其其中壹步妙手,甚至被稱為“古今無類之妙手”。而他的第二代表作,其實就是那盤所謂“70余手知終局”的那盤。
  只可惜這兩盤棋李襄屏都沒找到,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找到丈和VS四宮米藏的“讓2子十番”給老施看。
  老施當然是識貨的,等他把那10盤棋都看完後,他對李襄屏說道:
  “襄屏小友卻是來逗我,此人能夠70余手知終局?定庵不信。”
  李襄屏笑道:“我也是不信,只是那東瀛曾有人煞有其事如此說,欺騙無知之人而已,對了,定庵兄看過此十局,妳覺得此人水平如何?”
  這回老施卻沒有直接回答:“襄屏小友卻是不知,此10局乃2子局,僅看2子局的話,是不好判斷上手水平的。”
  “哦?看不出上手那就說下手,妳認為此下手四宮米藏是何水平?”
  老施同樣沒有正面回答:“呵呵,我觀此人棋風,倒是和那肇麟兄頗為相似,他之棋力應和肇麟兄差不多吧,不過在棋才上,此人較肇麟兄卻是頗為不如。”
  “肇麟兄?難道定庵兄說的是,妳那另壹位好基友,揚州鹽商胡鐵頭?”
  “沒錯,正是此人。”
  “妳還認為這位四宮米藏的棋才比不上胡鐵頭?”
  “正是,若肇麟兄和此人下分先十番,我定押肇麟兄獲勝無疑。”
  李襄屏嘴角含笑,他不再詢問下去了。四宮米藏是日本古代著名業余棋手,後來還獲得三段的“免狀”,而他和丈和下的這個讓2子十番棋,最後是丈和5勝4負1和勉強小勝。
  而咱們的胡鐵頭呢,他在中古棋中是被評為“二手”,不過算是比較水的“二手”,他被老施讓2子的時候還好點,還勉強能贏下幾盤,然而面對同時代另壹位巨摩範西屏,“胡鐵頭”基本就是壹勝難求。
  李襄屏嘴角含笑就是這意思了,他沒想到施大棋聖居然也是個悶騷之人呀。
  丈和讓2子和四宮米藏旗鼓相當,他自己讓2子輕松吊打胡鐵頭,可他現在又說,這個四宮米藏肯定不是胡鐵頭的對手……這說明什麽?他的言下之意當然就是說人家日本“後聖”丈和不是他施大棋聖的對手。
  因此說到這裏,李襄屏當然不好意思繼續追問下去。
  不過讓李襄屏沒想到的是,他不準備繼續問下去,老施卻主動找他說話:
  “襄屏小友,我觀此東瀛‘後聖’雖然棋力不俗,卻也未必能強過定庵,可那東瀛棋界為何要編織什麽‘70余手知終局’的謊言?”
  李襄屏笑道:“定庵兄這個問題算是問到點子上了,這是因為他們當年的‘禦棋城’制度。”
  “‘禦棋城’制度?”
  “沒錯,正是由於‘禦棋城’,我甚至認為,如今那東瀛棋手習慣鋪地板,行棋大多和風細雨,和這‘禦棋城’制度倒是有很大幹系……”
  接下來壹段時間,李襄屏自然就是跟老施科普壹下什麽叫“禦棋城”了。這其實沒什麽好說的,大多數棋迷都知道,這無非就是日本古代的“官辦比賽”而已。
  當時日本棋壇有“本因坊”,“井上”,“安井”和“林”四大家,類似於圍棋界的四大門派,為了安撫這四大門派,於是當時的日本政府就搞了個比賽,這個比賽就叫“禦棋城”比賽,讓這四大門派通過這個比賽來爭奪日本的“棋所”。
  後世有很多人認為,這個“禦棋城”對日本圍棋的發展至關重要,正是因為日本很早就有了這個官辦比賽,這才促進了日本圍棋的正規化和專業化,讓日本圍棋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不過李襄屏倒是認為,這個評價可能有點過於誇大,正規化和專業化這個要承認,但壹個官辦比賽就能促進水平極大提高,這也是實在太看得起“官辦”這兩個字的威力了。
  李襄屏甚至認為,這個“禦棋城”倒是很可能阻礙的日本圍棋的健康發展,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日本流”之所以有那麽大的局限性,有很多毛病都是在“禦棋城”時代就養成。
  要怎麽說呢?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正如咱們國家的武術,自從有了官辦比賽後,那麽“武術”就變成“舞術”了,而日本的“禦棋城”,其實也有同樣的毛病。
  這個真不是李襄屏瞎掰,要知道當年日本的“禦棋城”比賽,其實有相當多假棋的。尤其是每年“禦棋城”比賽開賽的第壹局,因為這壹局有“領導”出席,帶有很濃重表演賽性質,而根據當時日本人的觀念,如果第壹盤能下成和棋的話,那就是最理想的結果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年“禦棋城”每年第壹局比賽幾乎都是假棋,這在日本圍棋界根本就是公開的秘密。
  而李襄屏認為,正是日本人這個追求和棋的習慣,才養成後世“日本流”喜歡“鋪地板”的毛病了。
  大家都知道,壹盤圍棋如果想作假下成和棋的話,像中古棋那樣大砍大殺肯定是不好辦的,這種辦法作假難度極大,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鋪地板,而又因為上面有領導盯著,那這個棋又不能下得太難看,怎麽辦呢?
  那當然只能在後半部時候賣弄壹下小手段,在大官子甚至小官子階段秀幾個小手筋什麽的,然後才裝模作樣“恰好”下成和棋,讓那些不明覺厲的人覺得高深莫測。
  李襄屏把“禦棋城”的故事娓娓道來,聽得老施哈哈大笑:
  “哈哈懂了懂了,想必此‘70余手知終局’,實乃那東瀛人習慣性故弄玄虛吧?”
  李襄屏聽了壹樂,還真別說,老施這句“習慣性故弄玄虛”,那還真算是說到點子上。
  “襄屏小友,這就是妳說的壹則弈林逸事吧,那我們明日此對手……”
  李襄屏微微壹笑:“定庵兄別急,我們明日此對手之逸事,和剛才這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哦?”
  李襄屏開始跟老施講金成龍七段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就更簡單,那就是這位金七段後來成為韓國圍棋界的“名嘴”,電視紅人,算是在另外壹個領域打出了壹片天地。
  後來有記者去采訪他,問他為什麽放棄棋道的追求,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做電視講解工作說,這位金七段說了壹段貌似很有自知之明的話:
  “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天賦,知道自己哪怕是窮其壹生,也不可能達到李滄浩九段的高度,所以沒有辦法,我只能想辦法在其他領域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壹片天地。”
  嘖嘖,當李襄屏剛看到這段采訪的時候,覺得這位金七段那還真是個明白人呀,非常有自知之明,並且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做得很清楚。
  只不過後來那位記者又問道:“那您覺得妳自己和李滄浩九段的差距有多大呢?李滄浩九段能讓您先嗎?”
  金七段勃然大怒:“怎麽可能有那麽大的差距,雖然我承認我永遠也趕不上他,然而我和他的差距,最多也就2目棋而已。”
  “2目棋?”
  金七段很篤定地說道:“沒錯,我和李滄浩九段最多就是2目棋的差距,您不是職業棋手,所以您是不會知道2目棋的差距有多大,就比如您剛才說的讓先,這恐怕是棋神和李九段的差距了吧……”
  “哈哈,此人真是這樣說的?”
  李襄屏微微壹笑:“當然,定庵兄,聽過此人故事,我想明天這盤棋該如何下,妳心裏應該有底了吧。”
  “確實有底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