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審計
驚雷逐鹿 by 金龍魚
2025-6-14 20:28
“那不可能。 ”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TXT小說下載
帝國男爵丁應楠拍案而起,幾乎是在吼叫,語氣斬釘截鐵,非常的強硬。
但是,其他在座的糧商巨頭根本就無視於丁大爵爺的強硬,壹個個怒目相視,不肯相讓。
現在時令已經是深秋,自從‘百鑫大當鋪’發出邀約以來,西北幕府治下的糧商巨頭,包括與大宗糧食買賣相關的三大車馬行在內,已經經歷了三輪艱難的討價還價,雖然會商各方達成了某些共識,但是分歧是如此巨大,即使以雷瑾的威權暗逼明壓,也沒有誰肯在利益面前輕易的退讓壹步。 彌合彼此矛盾的妥協,來得是如此的遲緩。
反對和抵制最力的,就是代表丁氏家族利益的丁應楠爵爺,第二則是雷氏各支的長老們,他們手裏也握有不少土地——吃到嘴裏的肉,即便是吐出壹小塊也是令人痛苦的壹回事,就算是血濃於水的壹姓親族,也得壹個銅子壹個銅子的角力,緇銖不讓,誰的面子都不賣,擺明就是‘親兄弟,明算帳’的陣仗。
當然,僵持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各讓壹步的妥協雖然珊珊來遲,但終究還是來了。
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後能夠為各方勉強接受的便是在各讓壹步,各方糧商巨頭承諾為‘百鑫大當鋪’插手大宗糧食交易之事大開方便之門的同時,彼此交叉互換各自手中所持有掌握的銀股和地股,各個商團、商幫、礦場、農莊、牧場地收益。 做到彼此分甘同味,利益均沾,妳中有我,我中有利,形成盤根錯節的互利互惠紐帶,或許這樣緊密抱團的利益捆綁方式,能夠讓大家多壹分信任。 少壹分猜疑,多壹分坦誠。 少壹分對立,雖然這樣的妥協也僅僅是因為雷瑾個人的威信和權力,再加上西北幕府以及‘元亨利貞’大銀莊手裏掌握著西北西南大量的土地,這些都給壹眾糧商巨頭帶來了‘強大的壓力’。
盡管在大宗糧食交易地很多方面達成了妥協,各方糧商巨頭沒有解決的分歧也仍然很多。
營生治產必然免不了匯總核算,收支出入也都免不了記帳勾稽,壹個商家選擇什麽樣地會計記帳方式。 表面上看,似是無關緊要,實則並非如此,選擇什麽樣的會計帳目簿記方式,非常重要,也是相關各方相持不下的分歧之壹——
要知道會計帳目乃是營商獲利的根本之壹,帳目不清,財務不明。 乃是營商大忌。 以前,商人們並沒有嚴格統壹的會計帳目簿記方式,帳目簿記都是沿襲傳統的習慣方式,那情形自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同商業協會的帳目簿記總有這樣或者那樣地差別歧異,無論壹個帳房先生是多麽的熟練帳目簿記和數學算術。 要想真正弄清楚壹個陌生商團的經營帳目,了解清楚該商團完整的經營狀況,那都是需要花上相當長的時間和精力的。
象現在這樣,彼此利益都將捆綁在壹起的前提下,只有確立了格式上清楚統壹的會計帳目簿記方式,才能方便各方彼此‘結算’‘對帳’;才能較為方便地從‘結算’‘對帳’中,了解掌握營商收支利潤贏虧的真實狀況;才能較為可靠的保證己方的利益不受其他銀股東家或經理掌櫃的侵害蠶食。
在商人們的認知裏,人是最靠不住地,與其相信別人的誠信,不如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智慧。 那麽格式統壹方便對帳查帳的帳目簿記方式就是必須的前提之壹。 何況會計帳目。 還包含著商人們各自的經營機密,若是采用不習慣的會計帳目簿記方式。 無疑需要為此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而且面子上也不好看,這也是糧商巨頭們不易接受的原因,難以妥協、難以退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座的糧商大賈,誰都知道會計記帳地簿記方式必須格式統壹,但同時也都想讓會計帳目地簿記方式完全遵循己方的習慣——很顯然,目前不會有人願意在這壹點上輕易低頭,各方都堅持采用己方早已習慣地會計帳目簿記方式,各持壹詞,不願退讓。
丁應楠壹直堅持要以‘官廳會計’常用的‘四柱清冊’為準繩,而其他糧商則堅持他們各自長久以來已然習慣的記帳方式,彼此爭拗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還有人搬出儒家經典《周禮》中的篇什來為自己的意見助陣,“司會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 以九貢之法致邦國之財用,以九賦之法令田野之財用,以九功之法令民職之財用,以九式之法均節邦之財用。 掌國之官府、郊野、縣都之百物財用。 凡在書契、版圖者之貳,以逆群吏之治而聽其會計。 以參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歲會考歲成,以周知四國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廢置。 ”
《周禮》當然是沒有什麽殺傷力和說服力的,商人們引經據典的爭拗無果,最終還是回到討價還價的道路上來,畢竟誰都不願觸犯平虜侯的逆鱗,突破平虜侯忍耐的底限。
會商氣氛壹以貫之的緊張,在經歷了新壹輪激烈爭吵無果而終之後,丁應楠擺出的強硬姿態本來已經有所軟化,但是在這壹刻,因為西北雷氏支系壹個族長‘暫時擱置這壹歧見,由各方的帳房先生接著慢慢商榷’的提議,被這話嚴重刺激到了的丁爵爺,態度重新變得強硬起來,‘那不可能’幾個字壹出口,便令得氣氛重新變得凝重——也是,如果不能盡快解決帳目簿記這個問題,此前已經達成的那些妥協豈不是成色大減?那大夥兒在這爭吵交涉,費了許多的口舌。 豈不是瞎子點燈,全都白費(蠟)啦?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txt電子書下載
茶香裊裊,茶點精美,但是根本沒有人註意那些。
在座者大都是縱橫西北商界多年地巨商大賈,比起江南、兩京、山西的商界巨擘或者還有不如,但在西北西南卻也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壹個個都是積年的人精。 這些成功的商人多半人情練達。 識進退知變通,眼見丁大爵爺如此強硬。 擺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勢,差不多就是要撕破臉皮,也非要論出壹個結果來的樣子,此時再與他丁大爵爺正面爭拗,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嗎?日後生意上也不太好相見地啊!因此上,在座的壹個個糧商巨頭,都在肚子裏各自盤算。 現下自己到底還能夠做出什麽樣地讓步?還能在多大程度上讓步?需要付出什麽代價?能夠得到什麽利益?
在座者都在緊張而專註地盤算著利弊得失,會商現場亦因此而壹下子變得鴉雀無聲,肅靜無比。
其實,在座的商賈心裏相當清楚,丁應楠提議的‘四柱清冊’帳目簿記法,並不是不好——以‘四柱’為基礎的“四柱結算”記帳法(“四柱”即是“舊管”或稱‘原管’,類似現代會計的‘期初結存’;“新收”,類似現代的‘ 本期收入’;“開除”或稱‘已支’。 類似現代的‘本期支出’;“實在”或稱‘見在’,類似現代地‘期末結存’),是自唐、宋以來,歷代‘官廳會計’帳目簿記的沿襲格式,壹般應做到“舊管”加“新收”的帳目總額,等於“開除”加“實在”的帳目總額(或者“舊管”+“新收”-“開除”=實在)。 千百年以來朝野官私那些五花八門的其他收付記賬方式。 其實都是以‘官廳會計’的‘四柱結算’法為基礎演變而來,影響極為深遠。 本朝開國以後,官廳會計則稱之為‘四柱清冊記帳’。 官府的錢糧核銷或者移轉交接手續,都是以“四柱結算”法編制“四柱清冊” (會計報表),應該說是相當嚴謹細密,合理有效的會計記帳法。
但是問題也就在這裏,山西豪商傅氏參考“官廳會計”地“四柱結算”,設計了“龍門賬”,將全部賬戶劃分為四大類,即“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及‘看欠’)、“該”(各項負債及業主墊資)四大類。 每屆年終結賬之時。 壹方面根據“進”與“繳”兩類賬目編制“進繳表”( 相當於現代會計中的“損益表”)。 計算差額,決定盈虧;另壹方面根據“存”與“該”兩類賬目編制“存該表”( 相當於現代會計中的“資產負債表”)。 計算差額,決定盈虧。 兩方面計算決定的盈虧數額應該相等(‘進’-‘繳’=‘存’-‘該’),這種雙軌計算盈虧並核對賬目的方法,人們稱為“合龍門”,“龍門賬”亦因此而得名。 這種參考官廳會計‘四柱結算’法設計的“龍門帳”,相當精密和完善,因此隨著山西豪商行走天下,將生意做到帝國內外,其他商團、商幫也很自然地模仿山西商人,在日常記帳中采用了‘龍門帳’,其影響非常廣泛。
另外還有壹種帳目簿記法,稱為“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近似於現代會計地“復式記賬”),是將日常發生的所有帳目事項都要在賬簿上記錄兩筆,即“來賬”和“去賬”,以全面反映同壹帳目事項的來龍去脈。 這種記帳法在民間商家的收付記帳中也已經運用得相當普遍。
此外,還有壹種在時下商賈中比較常用的“三腳賬”序時賬簿,它的格式分為兩部分,即“上來下去”或“來高去矮”,以豎式方式進行登記,對非現金收付事項的收付都要記載,對現金收付事項則只記與對方債權債務的關系,不記現金的收付。
而在西北幕府治下,因為印書館、通譯館壹直在大量通譯印行‘西洋百工術數’方面的書籍,算術館、博物館、文官學院、武官學院、天馬園大學園、春秋學宮、論語學園等官辦‘學府’和學校也以傳授西洋歷算和數學為要務,加上平虜侯收羅在幕府當中地那些西洋傳教士地大肆鼓動。 從西洋傳入的“威尼斯簿記法”(見註1),也很快被許多此前習慣於使用‘四腳帳’地西北商賈所了解,並迅速結合二者的優長加以改進,已經在日常記帳中較為普遍的運用起來。
“龍門帳”、“四腳帳”、‘三腳帳’,再加上西洋舶來的‘威尼斯復式簿記法’,既然在帝國商界各自都擁有數量龐大的偏愛者,那麽在這個‘罷黜百家。 獨尊壹術’地緊要時刻,誰又願意舍棄已經熟悉無比的記帳法。 輕易選擇‘四柱清冊’記帳法呢?這是需要付出相當代價地啊!
何況,“龍門帳”、“天地合”、“三腳帳”,乃至‘威尼斯復式簿記法’,雖然與“四柱清冊”有許多共通近似之處,甚至是有著繼承上的前後淵源關系,但是那些記帳法都有各自的優點,適合各商家在生意經營上的實際情況。 並不是官廳會計‘四柱清冊’記帳法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都實在很難在這個分歧上退讓妥協。
西北各大糧商,壹個個面沈如水,對立爭吵解決不了面臨的分歧,他們只能絞盡腦汁,希望可以找出壹個兩全齊美皆大歡喜的辦法。
當西北糧商們在秦王府地偏殿內爭吵不休,為著選擇什麽樣的帳目簿記方式而頭痛的時候,雷瑾正在秦王府城的房’內。 主持壹個小小的新酒試飲酒會,這壹次是雷氏大酒莊釀造窖藏五年以上的葡萄燒酒,西洋傳教士稱為‘白蘭地’酒的第壹次開窖試飲。
秦王府中原本就有好幾處酒窖,雷瑾因利乘便鳩占鵲巢之後,吩咐下人對秦王府城原有的酒窖重新開鑿整修,儲藏各類美酒。 以之宴飲賓客。
有心人都知道,平虜侯不時會舉辦壹些只有三五個人參加地小範圍茶會或者酒會,雖然次數不多,每次能夠有幸獲邀參與其事的人也極其有限,不外乎是西北幕府的重要幕僚、文學侍從之類,再就是壹些賢達名流,總而言之,能夠獲邀參加所謂‘自己人’茶會或酒會的人,身分地位都不簡單,泛泛之輩自然是不可能得到這份‘殊榮’。 而無法接近西北核心權力圈的人也不會得到參與酒會的邀請。
平虜侯本人親自主持地茶會、酒會。 雖然並未刻意守密,但也從不對外透露其中之詳情。 而是順水推舟的保持著某種‘神秘’的面紗,讓人們自己信馬由韁去想象,去猜測。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小說在線閱讀
這事在起初被人‘泄露’出去,被外間得知其事的時候,還曾經引來各方關註的目光,只是壹來二去的次數多了,也就不那麽引人註目了。
所以,審理院都判官楊羅、堪輿署提領大使司馬翰、監察院的八位‘大咨政’中的三位,來到秦王府城參加平虜侯主持的‘自己人’酒會,並沒有人覺得奇怪,而且主君召見自己的幕僚也是很常見地事情,不是麽?
事實是,書房中地氣氛絕非悠然閑適,而是相當的沈穆肅然,只有接近核心權力圈地人才會明白,平虜侯的茶或者酒,哪裏是那麽好喝的?品了茶,喝了酒,那就得為侯爺排憂解難、獻計獻策,又或者實心實意的完成侯爺所交辦的差事,總之肯定不會輕松就是了。
紫檀案幾上擺著盛‘白蘭地’葡萄酒的波斯銀壺,剔紅食盒裏則是各色侯府秘制的糕餅點心,整個書房此時卻沒有內部酒會通常會有的那種閑暇氣氛,畢竟新酒試飲只是壹個理由和借口,絕不是雷瑾召集幕僚齊聚此地的目的。
雖然說,‘百鑫大當鋪’插手西北的大宗糧食買賣,似乎是平虜侯自己的私事,只要其他糧商巨頭沒有異議,根本不需要幕僚們擔心什麽。
但是,糧食畢竟是兵民根本、軍國要害;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強大商業協會如果能夠妥善運用,那將意味著先機、便利以及莫大的無冕權勢;如果能夠通過商業協會操縱商貨的流通,與之相關的人們必將受其挾制、受其影響,這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而如果更進壹步,商業協會操縱的還是糧食這種在亂世中近似於通貨地貨物。 其能夠影響和挾制的將是軍國大政,邦國存亡。
在這個意義上,任何與糧食相關的事情都不會是簡單的私事,動輒牽涉到軍國大勢,不可不慎,不可不防——所以,‘自己人’酒會的在座者們。 對於糧商巨頭們正在艱難進行當中的會商扯皮極為關註,幾乎每壹點進展。 每壹點變化,都會有奴仆立刻稟報上來!
“楊先生,妳怎麽看?”雷瑾淺斟了壹杯‘白蘭地’,讓酒液在水晶杯的內壁上壹圈壹圈地旋轉,幽幽綿長的酒香撲鼻而來,那絕對是壹種享受。
“侯爺,這個事不難解決。 ”楊羅顯然心中早有定見。 明白雷瑾是在考慮如何解決糧商巨頭們地分歧爭拗,所以預先征詢壹下他的看法,因而從容不迫,侃侃而言,“我西北正好以此為契機,從上到下,統壹官廳私人壹應會計帳目的簿記格式,合四為壹。 統而分用,使之合於西北法例,並與〈民法典〉、〈商事條例〉等律例法條互為表裏即可。 臣下以為,〈會計條例〉及其相關施行細則,〈糧食倉儲條例修訂法條〉、〈常平倉章程修訂法條〉、〈義倉章程修訂法條〉等與糧食買賣、糧食倉儲有關的律例法條,宜及早提請會商。 集議決策。 如今西北工商勃興,修訂此類法例,正當其時,宜早日定案,頒布施行。 ”
在座的司馬翰聽得此話,只是微笑不語,而監察院的三位‘咨政’卻是暗自不以為然,眼色來回之間雖然迅速隱蔽,卻也不曾瞞過在座的誰去,但他們三位亦未對此冒失多言。 畢竟儒家向有‘內聖外王’之說。 這三位雖然未必能將之貫徹始終,眼下倒也不肯在這等‘小’事上輕易置喙——那〈民法典〉之類。 可不就是楊羅壹手操持其事,費時兩年有余才剛剛編纂修訂出來地麽?這會,又在雷瑾面前提起〈民法典〉、〈商事條例〉、〈會計條例〉等等,實在大有邀功幸進之嫌,落在監察院三位素來以清流自詡的“大咨政”耳中,不屑壹聞是肯定的,不以為然是絕對的,蔑視則是自然而然的。 那所謂的〈民法典〉不就是個大雜燴麽?雖然名頭相當響亮,堂而皇之冠以‘法典’二字,其實不就是泰西番邦的所謂〈民法大全〉之類,加上帝國律法中原本那些關於賦稅抽分、田地房產、戶婚繼承、典當借貸、買賣契約、簽押印契、仲裁訴訟的律條法例,還有東海南洋那些海匪海商所立地私法幫規也羅列編次,雜糅於壹典,真以為那什麽就是〈呂氏春秋〉,可以壹字不易不成?
雷瑾倒是默然忖思片刻,微笑道:“楊先生此議甚好,就按妳說的辦。 糧商們吵吵嚷嚷,七嘴八舌,能成什麽事?不就是想多賺點面子,少出點銀子嘛,爭來爭去也翻不了天;不就是‘四柱結算’、‘龍門帳’、‘天地合’那些東西麽?看來還是楊先生幹脆利落,‘合四為壹’,‘統而分用’,嗯,不錯。 壹事不煩二主,那就有勞楊先生再辛苦壹下把這事辦了。 本侯記得,楊先生原本就在馬家商隊中管過帳目,是吧?這樣正好,內行人做內行事,本侯也放心。 這個事,要在今冬,最遲明春就處置妥當。 合四為壹,大有可為嘛。 ”
楊羅也不理會他人心裏是如何的觀感,立即拱手為禮,應下此事。 他其實心裏明白得很,那幫子糧商可能是對官方強制幹預的可能有所忽視,或許是對他們自己的實力和遊說太過於自信了。 其實,攸關糧食命脈,官方又豈肯在當下放任自流,完全不加規制?侯爺的心思,他大概也能揣摩壹二分,那只是冷眼旁觀,尋找最佳介入機會罷了——有意無意地讓糧商們針鋒相對地吵鬧爭持,也算是壹種權術運用的外王之道。 在糧商們實在相持不下的時候,再由官府出面擺平此事,那才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好時機,輕易的從糧商手裏拿過事情的主導權,費力既不多,而所獲不少,又何樂而不為呢?只是,楊羅難免要成為唱黑臉的那壹位,而被糧商們狠狠的“記”在心裏了,呵呵。 身為臣僚,就要有為主君背黑鍋擔罵名的覺悟和心思啊。
“侯爺,會計帳目自然勿需多說。 ”監察院‘大咨政’之壹地皇甫信,這位皇朝宗室旁支出身地西北大儒,“〈管子〉有雲,‘明法審數’。 國政之要,其壹即為‘比部’。 舉凡諸司百僚俸料、公廨、贓贖、調斂、徒役課程、逋懸欠負(註:逋懸,拖欠地糧餉。 或欠繳的租稅)、內外經費;倉庫出納、營造傭市、丁匠功(工)程、勛賞賜與、軍資器仗、和糴屯收,皆宜周知而總勾之,其職掌則在‘比部’。
國朝雖廢‘比部’之實而其職掌俱在,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分任其事,猶唐之‘比部’也。 都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職責糾劾百官,辯明冤枉。 提督各道,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六科給事中,稽查京師六部百司之事,審計錢谷帳簿則歸戶科。
我西北官吏薪俸祿廩、勛賞賜與、工程營建、軍資器用壹應開支;賦斂、贓贖、徒役等項收入;公庫出納,倉儲糧谷財物地支納給受、豐年議價和糴谷物的出入和儲藏,此等稽查審計,勾覆帳目之事。 見在度支司審計科,亦即是‘比部’職掌大多隸屬於度支,而且長史府其他衙署也自為審計,各立門戶,如此事出多頭,其中弊端甚多。 不勝枚舉矣。 臣下恐官冗職濫、事權不壹、經費不節等故宋弊端日漸滋生,今宜及早決策,不可遲延。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電子書下載
臣下愚見,壹之以事權,當仿效本朝都察院、六科給事中之設,‘審計’之任,勾覆之職,宜合而不宜分,應盡歸專署,不可隸屬於度支司之下。 ”
這不是赤裸裸的要權麽?仿效本朝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壹之以事權?嘿嘿……
雷瑾神色淡然。 不置可否;楊羅臉上露出壹絲審慎之色;司馬翰則是很少在這壹類政事上表態。 保持著壹貫地緘默;倒是三位‘大咨政’臉色各異——顯然,對皇甫信會在這種私人酒會上說這番話。 另外兩位‘大咨政’事先並不知情。 當然,皇甫信這番話,另外兩位‘大咨政’也應是事先就有所了解的;清流大儒們議論時事,涉及到西北幕府中地人人事事,不也尋常麽?
“侯爺,皇甫大咨政此言確有考慮必要。 ”楊羅的話,沒有讓雷瑾吃驚,倒讓三位素來與他不怎麽對頭的‘大咨政’有些訝異了,這位審理院的都判官大人怎麽會為他們說話呢?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壹時,如今我西北‘比部’未設,審計勾考之職任分散於各處,彼此侵奪,事權不壹,政出多頭,難免變動頻仍、人浮於事之弊,長此以往,勢必日趨混亂,重蹈故宋之覆轍。
審計勾稽,正如〈新唐書〉所雲,‘明於勘復,稽失無隱,為勾檢之最’,各地糧谷錢物的出納帳簿;各處地方、諸軍諸曹司的出納帳簿;鹽、鐵、度支等官物支付憑證的審批註銷、審核簽發;各處倉、場、庫務等帳簿憑證地催繳審核;諸軍糧餉出納的勾考稽核;以及諸般上計不實、隱瞞欺詐、通同作弊、假造帳冊、遺失毀壞帳冊印章皆在稽查核實之列。 大咨政之議,實乃徙薪曲突之論,防微杜漸之策,臣下敢請侯爺查納之,盡早定案,俾以施行。
臣下以為,仿效本朝都察院、六科給事中設官分職雖無必要,但設置專署總理審計勾考等壹應職掌,使其事權相稱,不受稅課提舉司、度支司等官署的掣肘,應是當前要務之壹,望侯爺早作決斷。 此前劉長史、蒙長史等同僚請另置‘審計專署’,因故暫緩,如今既然皇甫大咨政重提舊事,臣下愚見,不妨再議。 ”
“議什麽?這事就不用再議了。 ”雷瑾表情淡然,拍案而起。
雷瑾以手擊案的響聲,令得在座的其他幾人,心中俱都是猛的壹突:怎麽?這事竟然讓侯爺如此惱怒麽?難道觸動了侯爺的忌諱?難道是因為內記室?
內記室作為雷瑾純粹的私人,職掌主要是協理機要、查察奸宄、糾劾幕僚官佐、督查軍政公務等,類似於朝廷六科給事中、錦衣府等官署地混合,權力當然很大。 事實上有相當多審計勾考地職掌便掌握在內記室的手中,或者說,直接掌握在雷瑾的手中。 雷瑾拍案而起,在座的幾位怎不悚然壹驚?
“審計勾考,國之大政!然而此事最為繁縟瑣碎,任事之人也最為招人忌恨,可謂任重而勞苦。 繁難而疲憊,辛苦而功微。 非至人而難以久於其任。 ”雷瑾壹臉肅然說道,“自西北開幕建府以來,審計勾考、稽核查察之事本侯念念在茲,勿敢輕忽。 所以置官分署專責其事,實乃必由之事,不用再議。 ”
這話入耳,在座的幾位大員便暗暗地舒了口氣。 提在地心慢慢放到肚子裏。
雷瑾來回踱了幾步,重新坐回到太師椅上,對在座的幾個幕僚說道,“茲事體大,本侯已經思慮再三,此等事仍不可操之過急。 ”
不僅是楊羅、司馬翰兩位了然新官署地設置意味著什麽,就是監察院的‘大咨政’們也都明白雷瑾為什麽說“不可操之過急”,原有利益格局地調整。 又有哪壹次是簡單或者容易的壹回事?時機和方式不對,火候和分寸不對,好心都只會辦壞事,這當然需要慎重其事。
雷瑾頓了頓,接著往下說道: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小說在線閱讀
“本侯是這樣考慮的,職掌審計勾考的官署確實應該單獨設置。 統壹事權。
首先,西北各官署內部,尤其是長史府轄下曹司原有的審計勾考的職司,全部劃歸到壹個衙署專責掌理。 各曹、司、署衙門各自設立審察使,各府州縣下設審察官。 審察使、審察官由本侯提名,經武大議’會商討論定案後再予以任命,負責主持各衙門官署本身錢糧出納帳目簿記地審察,職位應相當於各官署地副長官階級,官位低了,權威不夠是不好放手做事的。 審察使審計勾考地結果。 將會同該官署正印堂官向本侯及武大議’呈報。 但各官署的正印堂官不得改變審察使、審察官簽發的審計結果。 若正印官有其他意見,可另行呈文向本侯分辨說明。 審察使之下。 需要的話,可以設置審察副使和審察屬員若幹,以協助審察使審計勾考。 審察副使和其他審察屬員的招募和解聘均須經審察使批準,審察使可以終身任職,除非經武大議’彈劾並半數以上通過,任何人無權罷免其職務,本侯或者長史也不行。
第二,在現有各官署之外,另設審計院,置於本侯的監察之下,職掌所有錢糧收支地審計勾考,對本侯直接負責。 都審計官的任命,嗯,也要通過武大議’和監察院的質詢,細節上的東西,再商量吧。 都審計官任期十年或者二十年,除非因為觸犯刑律由武大議’公議革職外,壹般不得罷黜,都審計官以下的副貳佐官、參贊之類,例由都審計官提名,報本侯批準任命。 審計院承擔的重大審計事項,其呈報公文除了呈送內記室,抄送監察院之外,還必須在其直屬衙署張貼公示榜文,並在〈邸報〉〈政務簡報〉以及其他得到允準地民間抄報上予以公示通告。 監察院可以對審計院的審計勾考事項提出質詢,若未能得到滿意答復,還可以提請文武大議質詢自辨。
這個事,眼下還在征詢各方意見,本侯已經與長史府兩位長史探討過利弊得失,只是不確定的事情還有很多,真要設置審計院的話,也不是壹年兩年就能成的,今兒在座的各位都要記得守密,不許泄露。 ”
皇甫信笑著接話道:“既然侯爺已經在考慮這些,倒是臣下多慮了。 這‘審計院’就是沿用故宋‘審計司’和‘審計院’的名稱吧?”
“呵呵,沒錯,前身就是宋室南渡以前的‘諸司諸軍專勾司’,南渡之後始設‘審計司’和‘審計院’,職掌上比較接近。 ”雷瑾笑答,“擬議中的‘審計院’,還需要征詢更多的建言獻策,各位都可以多用些心思。 比如本侯在〈宋史〉地‘食貨誌’上看到,‘元豐鉤考隱漏官錢,督及壹分,賞三厘’。 審計官查出帳目問題,可以得到查實錢糧數額地十分之三作為獎勵。 這個就不錯嘛。 ”
“其實,審察使也好。 都審計官也好,其屬員不壹定完全固定,不要設官過多。 ”皇甫信笑道,“比如查帳,需要時可以從外面臨時雇傭帳房先生,這樣免得養太多閑人。 ”
“這樣也不錯,帳房先生信得過的話。 完全可以考慮。 ”楊羅笑道,“其實監察院如果得到舉報。 或者對審計院或者某位審察使公布地審計勾考事項有問題,可以雇傭帳房先生查帳覆核;還可以隨時抽查或者指定抽查某些審計事項。 ”
幾位‘大咨政’都有些驚訝,都判官大人今兒倒是為他們監察院說了不少好話,這是很不多見的。
“咳咳—”壹直保持緘默的堪輿提領大使司馬翰,說道;“侯爺明睿天縱,比如都審計官、審察使由侯爺親自任命,不能隨意罷黜。 使其久任其事諸條,都非常好;大咨政、都判官的建議,也都值得采納。 老朽再錦上添花補充幾條,這壹呢,就是都審計官薪酬糧餉以及廩給津貼等待遇壹定要高,都審計官和審察使應享受高於壹般曹司署正印堂官的薪餉待遇,都審計官可以比照長史的薪餉待遇,致仕以後仍拿全薪;二。 審計勾考的錢糧經費應該單獨進行預估算,並專門撥付,最好是分列獨立地專門帳目,不從長史府、軍府的帳目上撥付;三,由都審計官、審察使自行決定其門下副貳官佐壹應衙官、屬官、幕友、仆役地招募,不受其他衙署和個人的幹預。 ”
“賦予很大權力的同時。 必須給予獨立於長史府之外的很高待遇,審計院、審察使的審計勾考才能不受幹擾、牽制。 司馬大人壹針見血啊。 ”楊羅擊掌贊嘆。
雷瑾微微壹笑,不理幾個幕僚之間的微妙暗流,默然沈思。
雷瑾生性比較厭煩壹些枯燥乏味繁瑣麻煩的政務,壹向都是能避則避,能放權給幕僚地就壹定放權,不太願意直接過問那些繁瑣麻煩的政務。
類似審計院、審察使這類枯燥乏味繁瑣麻煩,且又吃力不討好極容易得罪人的差使,任事之人如果沒有做孤臣的覺悟,勢必難以勝任其位。
而身為主上的雷瑾。 若是直接插手親自過問審計勾考之事。 壹則是他自己並非內行,也肯定不願意幹那些枯燥煩瑣的政務;二則主上若與臣僚部屬之間無壹緩沖轉圜之余地。 周旋騰挪將極是為難,若壹旦有事,便是劍拔弩張難以緩和之勢,不要說他人的緩頰勸解,就是雷瑾自己想睜只眼閉只眼的大事化小,可能都很難了;這在權術和謀勢上都是相當不利地,諳熟此道的雷瑾自是了然。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TXT小說下載
但是審計院、審察使經手的全都是錢糧出納會計帳目,事涉錢糧財政,關乎全局,不惟是整個軍政衙署良好運轉的必要基礎,同時也是他知己知彼掌握全盤大勢的必要耳目之壹,又是他絕對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的重要政務,壹旦托付非人,政局靡壞,難於收拾,也不是不可能地。
審計勾考之事權,如果仍然照舊直接掌握在內記室的手中,壹則隨著西北幕府的持續擴張,事務繁重,頭緒繁多,內記室也難以事事兼顧周全,總有不甚方便之處,難免掛壹漏萬;二則從權術的角度,內記室的職掌太大和權力過重,也會滋生不少弊端;三則,隨著軍政公務日趨繁重,也迫切需要將某些政務整飭劃壹之後,全盤轉交給內行之人執掌查察監管之權,譬如審計勾考就是如此;
因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審計勾考壹應事權,從內記室以及其他相關衙署剝離分拆出來,全部劃歸到壹個衙署執掌,爾後賦予內記室監督制約之權,置於審計院、審察使之上,督察監視審計院、審察使的審計勾考有否枉法瀆職、隱匿失職等情事,內記室雖然不再直接經手審計勾考,但間接的監管還是相宜的。 如此,審計院、審察使的設官置署也就有了充分地理由,缺少地僅僅是因利乘便的時機和情勢而已——當然,審計院、審察使地銓選、舉薦、提名、審核、屬員招募、俸祿待遇、監督制約的全套章程,在雷瑾的初步設想當中,甚至於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諸多限制,這倒不是雷瑾真的想實踐什麽內聖外王之道,而是設想通過官僚體系本身的分權制衡對審計院、審計使加以制約,其實就是師法本朝太祖之故伎,根本的原因還是雷瑾自己想偷懶,不願意被堆山似海的軍政事務完全淹沒罷了。 話說類似本朝太祖、太宗那樣精力過人明睿天聰的‘明君’,事無巨細皆裁斷自為的‘聖主’,億萬人中也只壹二,兩三百年間不過屈指數人而已,余子碌碌,才具不足,裁決軍國大政都差強人意,哪裏還能指望後代的平庸君主能夠將枯燥繁難的審計勾考之事處置得井井有條?也只能寄望於祖制大憲,成法慣例了。
從目前的情勢來看,設置審計院、審察使的時機已經趨於成熟,可以加些力氣推動其事了。
呵呵壹笑,取過水晶杯,雷瑾笑道:“審計勾考的那些事情就不多說了,各位還有什麽建言,回去後還可以寫折子呈上來。 現在,不如來飲酒,唔,雷氏大酒莊自釀的燒酒,還是不錯的,各位要多給些意見,相信酒莊以後能釀出更好的美酒。 ”
帝國近世以來,奢靡之風遍流天下,‘朱門酒肉臭’與‘路有凍死骨’的兩極寫照正是帝疆之內的人生常態,文人士大夫所熱衷的詩文酒會幾乎無日無之,美酒美食幾乎是朝野士庶的共同喜好。 無論貴賤貧富,鮮有不好飲酒之人。 雷瑾主持的酒會,不談詩文詞賦,也無風花雪月,盡是政務時事,自然也就全無受用美酒美食那種該有的悠閑意味,未免令人緊張疲憊了些。 對於雷瑾飲酒的提議,在座之人現在可謂是深有同感,於我心有戚戚焉,壹時紛紛舉杯——雷氏大酒莊的美酒,有銀子也不壹定買得到的啊,何況是專供平虜侯試飲的自釀‘西洋酒’呢?
此時大好的機會,不盡情暢飲,過後可沒處買後悔藥去!
什麽官廳會計,什麽審計勾考,都且放壹邊去。
————————————
註1:在12世紀、13世紀意大利地區的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借貸經紀人的銀行賬簿記錄采用了借貸復式記賬法記賬,是為“威尼斯簿記法”的雛形。 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著作《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壹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威尼斯簿記法”,並結合數學原理在理論上加以概括,這是復式簿記最早的文字記載。 此處借來壹用。